9月13日,應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邀請,山東科技大學測繪與空間信息學院教授郭金運到精密測量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訪問與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多源衛星測高數據的海洋大地測量應用” 的學術報告。精密測量院副院長王勇,實驗室副主任汪漢勝,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研究部主任徐建橋、大地測量研究部主任閆昊明,以及研究員劉根友、周江存等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和學生70余人參與了此次交流,本次交流會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會議由實驗室副主任鮑李峰主持。
目前國內外已經發射了20多顆海洋測高衛星,為海洋大地測量科學問題研究提供了海量的海洋信息基礎數據。郭金運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衛星測高的背景、發展現狀和主要研究方法,介紹了對包括我國海洋二號測高衛星(HY-2A)、美國海洋地形觀測衛星(T/P、Jason-1、Jason-2、Jason-3)、歐空局遙感衛星(ERS-1、ERS-2)等多源測高數據進行融合處理的技術,分析了利用多源衛星測高數據反演平均海平面模型和海面高變化模型可能的誤差源(包括:觀測儀器、海洋潮流、對流層電離層延遲改正、逆氣壓效應、衛星軌道定軌精度、時空基準統一與海洋潮波的波型重構等方面),重點介紹了利用重力地質法、導納函數法,Smith Sedwell(SAS)法以及綜合最小二乘賦權法獲得地區和全球平面模型和海面高變化模型的優缺點,并演示了構建的1’×1’西太平洋地區及全球平均海平面模型和海面高變化模型數值結果。最后將所得模型應用于計算全球海洋垂線偏差、重力異常和重力梯度及反演全球海底地形等海洋大地測量應用,為大家展示了較為完整的多源衛星測高數據處理的技術體系。
與會專家與學生就目前國際上不同測高衛星數據的融合方法、海平面變化與大地水準面變化的關系、影響海底地形反演精度的因素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孫和平院士就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大地測量研究團隊與山東科技大學測繪與空間信息學院郭金運研究團隊進一步展開學術交流、研究生培養與科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期許。

報告現場

學術交流會報告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