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k2o2m"><center id="k2o2m"></center></rt><acronym id="k2o2m"><small id="k2o2m"></small></acronym>
<acronym id="k2o2m"><small id="k2o2m"></small></acronym>
<acronym id="k2o2m"></acronym>
<acronym id="k2o2m"><small id="k2o2m"></small></acronym><rt id="k2o2m"></rt>
首頁 實驗室介紹 科研進展與成果 研究隊伍 開放交流 技術支撐 科學普及 關于我們
現在位置:首頁 > 科學普及
太陽系八大行星簡表
信息來源: 發布時間:2010年11月11日 【 】 【打印】 【關閉

在距今400年前,伽利略把他自制的望遠鏡指向夜空。他在望遠鏡中看到的那些令人驚訝的事實最終顛覆了當時人們普遍持有的那種宇宙觀(“天動說”,又稱“地心說”)。從伽利略開始由天文學家逐漸描繪出來的太陽系的圖像,就是我們今天在教科書里學到的樣子。然而,我們今天知道的這種太陽系圖像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經過了許多曲折和斗爭。其間有長年累月對星空的觀測,有從原來的天動說轉變到地動說(日心說),還有為了探索行星的運動規律所進行的大量及其復雜的計算。

太陽系,顧名思義,是以太陽為主導的一個行星系統。太陽的赤道半徑為69.6萬公里,太陽質量約為33萬倍地球質量,自轉軸角度約7.3°。八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系的所有行星全都受太陽引力的支配。

水星距太陽五千八百萬公里,是太陽系中和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赤道半徑為2440公里,質量約為0.06倍地球質量,自轉軸角度(自轉軸相對于行星自己的公轉面的傾角)接近0°,公轉軌道距太陽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單位),平均轉動速度為每秒47.89千米,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時代,人們便發現了水星。水星在外觀上很像月球。它的表面有許多的坑穴,沒有天然的衛星,也沒有真實的大氣層;它有個巨大的鐵核,是個高密度的行星,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的1% 。水星的表面溫度從90至700 K(-180至430 °C)。

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也是太陽系中第六大的行星。金星赤道半徑為6052公里,比地球略小。質量約0.82倍地球質量,自轉角度約177.4°。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公轉軌道最接近圓,偏差不到1%,距太陽 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單位)。金星的公轉軌道很接近于正圓,且與黃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轉周期約為224.7日,但其自轉周期卻為243日,也就是說,金星的“一天”比“一年”還長。金星是太陽系內唯一逆向自轉的大行星。金星周圍也有大氣和云層。金星的大氣層厚重濃密而奇特,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約占97%以上。因此導致金星上的“溫室效應”極其強烈。金星的大氣密度是地球的100倍,其大氣活動劇烈,大氣層中有頻繁的閃電和雷暴。金星基本上沒有磁場。它的地勢比較平坦,但地貌復雜。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曉。除了太陽與月亮,它是天空最亮的一顆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和水星一樣,是太陽系中僅有的兩個沒有天然衛星的大行星。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五大行星,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公里,質量為千克,自轉軸角度約為23.44°。公轉軌道半徑為149,600,000 千米 (離太陽1.00 天文單位)。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各種作用,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約短21千米。地球內部從外向內分別為硅質地殼、高度粘滯狀地幔、以及一個外層為非粘滯液態內部為固態的地核。地核液體部份導電質的對流使得地球產生了微弱的地磁場。地球內部溫度高達5270K(4996.85攝氏度)?!暗厍颉钡钠骄芏葹?515千克/米3,是太陽系中密度最高的行星。地球擁有唯一一顆天然衛星——月球。

火星為距太陽第四遠,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赤道半徑為3396公里,質量約0.11倍地球質量,自轉軸角度約為25.19°?;鹦枪D軌道距太陽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單位) 。 火星大氣遠比地球的稀薄,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還有數量極少的氧與水份。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紅色的土壤和巖石。由于風沙的作用,火星表面到處是沙丘,還有類似河床的地形。這種河床地形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分布,表明距今大約30億年前的火星上曾像現在的地球上一樣有河流,有“水”流動?;鹦怯袃深w小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兩顆衛星都很小而且形狀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獲的小行星?;鹦桥c其衛星之間的距離也是太陽系中所有的衛星與其主星的距離中最短的,從火星表面算起,只有6000千米。
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顆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質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的赤道半徑為7.1492萬公里,平均密度為1.33克/厘米3,自轉軸角度約為3.1°。公轉軌道:距太陽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單位)。它的亮度僅次于金星。中國古代把它叫做“歲星”,用它來紀年,因為已經知道它的公轉周期近于12年。木星是太陽系中自轉最快的行星。 木星內部是由鐵和硅組成的固體核,稱為木星核,溫度高達30000℃。木星核的外部絕大部分是氫,液態的氫分子層與液態的金屬層合稱為木星幔。木星幔的外面是木星的大氣層,其大氣厚度有1000千米,幾乎全由氫和氦構成,只有微量的甲烷、氨和水汽。木星大氣濃密,有一系列與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分布的云帶,亮的叫帶,暗的叫帶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木星南熱帶內的大紅斑,它呈蛋形,長20000千米,寬11000千米。木星有16顆已知衛星,4顆大伽利略發現的衛星,12顆小的。
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遠的一顆美麗的行星,凡是用望遠鏡看過土星的人,無不驚嘆不已。土星的赤道半徑為6.0268萬公里,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95倍,自轉角度約26.7°。土星公轉軌道半徑為14億千米。土星的內部結構與木星相似,也有巖石構成的核。核的外面是5000千米厚的冰層和金屬氫組成的殼層。再外面也像木星一樣被色彩斑斕的云帶包圍著。這些彩色的云帶主要由氫、氦以及甲烷等組成。真正的土星表面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只是云頂,其溫度低于-200℃。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天王星的赤道半徑為2.4764萬公里,質量約為17.2倍地球質量,平均密度為1.29克/厘米3,表面平均溫度為59k,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7.77厘米/秒2,公轉軌道距太陽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單位),自轉軸角度約27.8°。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過望遠鏡系統地搜尋,在1781年3月13日發現的,它是現代發現的第一顆行星。天王星有15顆已命名的衛星,以及2顆已發現但暫未命名的衛星。

海王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于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海王星的赤道半徑為2.4764萬公里,質量約為17.2倍地球質量,,自轉軸角度約27.8°,公轉軌道:距太陽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單位) 。公轉一周需要165年。從1846年發現到今天,海王星還沒有走完一個全程。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主要大氣成分都是氫和氦,內部結構也極為相近。海王星有8顆已知衛星,7顆小衛星和海衛一。

在2006年以前,太陽系的行星成員中還包括有一個成員,那就是“冥王星”,20世紀末,天文學家開始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觀測天體,認識到在海王星的外側還有大量的小天體,冥王星只是其中一個。從此冥王星被廢除了行星資格,這也標志著天文學家對太陽系認識的進步。那么,我們現在是否已經完全清楚了太陽系的樣子呢?事實并非如此。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太陽系的樣子其實是根據極其有限的觀測結果勾勒出來的。2009年,在美國夏威夷啟動了一項名叫“泛星計劃”的全天觀測計劃。太陽系如果還有未曾被發現的行星的話,該項計劃必能證實它們的存在。這就意味著,太陽系的圖像仍有可能被修改。

參考文獻:

http://tieba.baidu.com/f?kz=389467639

http://wenwen.soso.com/z/q65912046.htm

《科學世界》2009年5月號

(江敏供稿)


文章評論
發表評論
附件列表:
版權所有 ?2009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鄂ICP備20009030號-3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漢徐東大街340號(430077)
一本到高清无码中文在线免费首播_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东京热_国产小电影av在线_亚洲无码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