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創新亮點成果近日公布,精密測量院參與研究的三項科研成果: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等研究取得突破、全面發力參與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研制建設成功入選。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科技創新亮點成果共評選出18項,精密測量院共有3項成果入選。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精密測量院迅速行動,在診斷設備研制方面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防控”攻關。在疫情爆發期間,周欣科研團隊聯合武漢同濟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多家單位,深入醫院一線,與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應用自主研制的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MRI)裝備,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肺部微結構和通氣、氣血交換功能定量、可視化無創評估,為抗疫防控提供科技支撐。
詹明生、何曉東研究團隊聯合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開啟了原子-分子體系所有自由度全面相干操控的研究大門,他們首創了一種單分子相干合成方法,即所謂的原子自旋與相對運動波函數耦合的新機制,利用微波而非激光在光阱中實現了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以上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科學》上。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著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沖向云霄,并準確進入預定的地球靜止軌道。它的成功發射標志著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梅剛華科研團隊積極參與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研制建設,在國內率先攻克衛星核心裝置高精度星載銣原子鐘的輕小型化問題,為天基時空基準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科學院2017年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兩類亮點工作篩選活動?;顒訃@全院科技創新工作,分為季度評選和年度總評選兩類。通過院內篩選候選條目,面向全國公眾通過活動官方網頁或者“中科院之聲”微博、微信進行投票,最終確定入選名單。精密測量院自掛牌成立以來,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全院職工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圍繞四個面向,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在新的一年里,精密測量院將夯實率先行動第一階段取得的成果,扎實推進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聚焦國家戰略需求,腳踏實地、不懈奮斗、主動擔當,切實履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職責和使命。

中科院2020年年度兩類亮點工作篩選結果
|